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我院3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 刘汝宽博士牵头承担面上基金项目《改性ZSM-5分子筛定向催化光皮树油制备高品质富烃生物燃料协同机理》。该项目选用木本油料植物来源的光皮树油作为原料油,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开展光皮树油催化裂化制备富烃生物燃料的研究,旨在系统构建“原料油天然特征稳定-催化剂改性可行-催化裂化条件可控-产品组分品质清晰”的光皮树油定向转化高品质富烃燃料协同调控模式,为光皮树油等木本油料定向转化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技术方案和理论支撑,打通“双碳”战略目标下木本油料能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卡脖子”技术,依托我国丰富的边际性土地资源,充分挖掘木本油料开发潜力,合理实现其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
刘旭东博士牵头承担青年基金项目《溶剂供氢和自供氢催化转化木质素的选择性调控和机制研究》。该项目针对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安全问题以及加氢产物选择性较低的科学问题,提出“溶剂供氢”和“木质素自供氢”转化木质素的策略和方法,将高效催化溶剂和木质素供氢的催化剂用于林木生物质的催化氢解研究,建立溶剂极性参数、供氢能力与溶解效率和产物收率的关系,旨在揭示催化溶剂供氢和木质素官能团供氢催化木质素转化的选择性调控和反应机制,该研究将为催化还原分离木质素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新方向。 张轩博士牵头承担青年基金项目《褐环乳牛肝菌-马尾松共生体系磷和砷协同吸收机制》。该项目针对矿山重金属修复中植物富集砷的作用不明显且矿山造林复绿因缺磷而存活率低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运用菌根“以磷调砷”的根际微界面过程调控思路,旨在通过解析菌根模式调控植物磷和砷协同吸收的分子机理,实现菌根高效精密的“富砷保磷”新策略,为提高修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重金属提取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油茶科创谷、岳麓山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聚焦油茶等千亿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青年人才培养和原始基础创新。
|